会议专题

北京的寺庙与水文化

水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历史十分悠久,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佛教自公元前二年传入中国后,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交织在一起,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北京具有一定规模的、保存和修复较完好的寺庙近百座.寺庙众多、且集中是我国几座古都共有的特色.北京寺庙具有的水文化特色表现在:一许多寺庙的选址和命名与水密切相关.寺庙多依山靠水,掩映在丛林中,且多泉水.金朝兴建的京西”八大水院”均是以水为依托而建的寺庙,大批寺庙取名当地泉名.二寺庙的功能体现水的内涵.现保存完好列入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龙王庙即有五处之多.其中门头沟区三家店龙王庙是我国早在明代(公元1641年)就建立了农民用水组织(国外称WUA)--兴隆坝的历史见证.三寺庙建筑结合当地水环境,充分体现用水、惜水、爱水.潭柘寺的流杯亭、孔水洞上的大历万佛龙泉宝殿;水峪寺的石渡槽引水均是寺庙与水文化结合的佳作.

水文化 八大水院 北京寺庙 寺庙建筑

张盛宏

北京市世行节水灌溉项目办公室

国内会议

北京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20周年纪念会暨水文化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35-39

2004-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