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棉花抗黄萎病性选育研究

本文确立了重视棉花黄萎病抗源种质的创造和利用,正确选配棉花黄萎病抗源亲本,协调统一棉花抗黄萎病性与其他指标的综合选择等育种策略.明确了提高棉花品种的抗黄萎病性与皮棉产量、纤维品质的同步改良不存在直接矛盾,抗黄萎病育种关键在于克服抗黄萎病性与单株成铃数之间的遗传负相关.筛选抗黄萎病性应从较低世代开始在病圃中严格进行,同时兼顾优良纤维品质的选择,在较高世代注重产量及单株成铃数等性状的选择.并建立了一套利用苗床病圃和大田病圃轮回筛选棉花抗黄萎病的方法,明确了棉花苗床病圃、大田病圃接菌诱导发病的最佳条件,棉黄萎病的抗性筛选可在棉苗1~2片真叶期采用伤根浇灌菌液法接种棉黄萎病菌,辅以地膜覆盖土表增温增湿,以诱导棉黄萎病在苗床期充分发病,在苗床中淘汰感病株,选择抗病株移栽.在抗病育种实践中,采用该选育策略及筛选方法,培育出了抗黄萎病多菌系的抗源种质川737、川2802,以及抗黄萎病系列新品种川棉243、川棉239和川棉65.

棉花 棉黄萎病 抗病育种 抗性筛选

叶鹏盛 曾华兰 谭永久 韦树谷 李琼英 何炼

四川省农科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简阳,641400

国内会议

中国棉花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七次代表大会

河北保定

中文

178-181

2006-08-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