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工厂化猪场人工授精技术应用的研究与推广

猪的人工授精技术在我国六七十年代已广泛开展,但该方法技术已经落后,设备设施质量不过关,只有应用于地方品种猪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些工厂化瘦肉型猪场试图采用人工授精方式取代自然交配来配种,但最终因为子宫炎多、受胎率低、产仔数少等原因而失败.目前工厂化猪场饲养的猪只主要是引进生产水平高的瘦肉型良种猪,在繁殖性能方面与本地猪种有很大差别.就是说,旧的猪人工授精方法对本地猪是有效的、可行的,但却不适合瘦肉型的外种猪,这已从部分工厂化猪场人工授精技术失败的教训中得到证实.新的猪人工授精技术应用于瘦肉型猪场已于近年在先进养猪国家广泛普及,该技术的应用可显著减少公猪的饲养量,提高优良公猪的利用率,改善商品猪的质量和整齐度,提高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减少一些疾病特别是种猪生殖道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降低生产成本.本项研究的目的,旨在通过引进、吸收、研发和提高,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工厂化猪场应用的人工授精技术.

工厂化猪场 人工授精 种猪

吴同山 王敬军 吴珍芳 罗旭芳 张守全

广东省板岭原种猪场 华南农业大学

国内会议

2006中国猪业发展大会

海口

中文

184-189

2006-08-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