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冲击压缩下金属熔化温度的直接测量

本文分析了Grover理想界面模型的局限性,指出在许数情况下单纯依靠镀膜样品并不能实现理想界面条件.在分析了微米尺度间隙对冲击波温度测量的影响后,建立了四层介质热传导模型和三层介质热传导模型,提出了直接利用块状金属样品测量冲击波温度的方法;依据‘样品/窗口”界面热传导引起的固液相变对界面温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冲击熔化温度测量模型.利用精密加工的块状铜样品、铁样品和南丹铁陨石样品与单晶LiF窗口,测量了它们在‘样品/窗口”阻抗匹配压力下的高压熔化温度,初步证明了上述方法的适用性.大大简化了冲击熔化温度的实验测量方法.

辐射法 冲击波温度测量 冲击熔化 非理想界面 透明窗口

谭华 戴诚达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冲击波物理与爆轰物理实验室,四川,绵阳,621900

国内会议

第四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

武夷山

中文

208-215

200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