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结肠癌辅助化疗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肿瘤外科医生的认识

结直肠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国内外仍然呈上升趋势.然而,结直肠癌手术治疗效果尚不理想,术后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70%(结肠癌)和50%(直肠癌)左右.扩大手术范围,生存率提高不多,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大的手术创伤和更多的合并症.更甚的是,初诊时约有20%患者已有肝转移,单靠扩大切除范围来改变预后显然不可能.因此,不少医学家探索应用化疗来等措施作为提高结直肠癌疗效的辅助治疗.结直肠癌辅助化疗从应用Thio-TEPA开始,经历了探索、争论几近30年.直到1988年Buyse等发表了第一个结直肠癌辅助治疗有效的Meta分析,医学家对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才有了一个共识.先后确认5-Fu/Lev和5-Fu/CF为Dukes”C期结肠癌术后标准的辅助化疗方案.随着新药奥沙利铂、伊立替康、卡培他滨等上市,结肠癌辅助化疗又登上了一个新台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十个方面的进展,突出的是口服卡培他滨可代替静脉注射5-Fu/CF方案;FOLFOX优于5-Fu/CF,有可能确立为Dukes”C结肠癌术后标准的辅助化疗方案(MOSAIC试验);FOLFIRI亦有优于5-Fu/CF的趋势(V307试验).靶向药物的诞生和免疫治疗的良好苗头,使人憧憬未来的发展.随着更多新药、更多联合方案和个体化治疗,我们坚信结肠癌的辅助化疗将会有一个新的飞跃.

结肠癌 辅助化疗 手术疗法

万德森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腹科,广州市,510060

国内会议

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

天津

中文

393-400

2006-10-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