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喉癌染色体改变的比较基因组杂交研究

目的:对喉癌全基因组各部分DNA序列拷贝数进行分析、筛查,结合临床与病理资料分析,探索相关染色体改变与喉癌恶变进程的关系. 方法: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并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对33例原发喉鳞状细胞癌的染色体改变进行研究. 结果:33例肿瘤染色体样本共有189个扩增和163个缺失,平均每例患者分别为5.7个扩增和4.9处缺失.数据表明,染色体DNA非随机拷贝数的改变是扩增多于缺失.常见扩增有:3q(23/33),8q(16/33),11q13(13/33),5p(11/33),2q(8/33),12p(8/33),13q(8/33),9p(7/33).常见缺失有1p32-ter(24/33),3p(12/33),9q(10/33),17p(10/33),19(10/33),20(9/33),2q(9/33)等.在发生3号染色体短臂缺失的10例患者中同时存在整个3号染色体长臂或者部分的扩增.喉癌临床三、四期患者的染色体拷贝数异常均数明显高于临床一、二期的患者(P<0.05). 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喉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基因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特别是3q,5p,8q、11q13的扩增和1p32-ter的缺失是喉癌的特征性改变.结合临床资料表明,肿瘤发生所引起的染色体异常可随肿瘤的进展而增加.这些结果为为进一步寻找喉癌发生和进展相关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提供线索.针对这些候选区域可进行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喉鳞状细胞癌 比较基因组杂交 染色体改变 恶变进程 喉癌

张杰武 赵雪松 何国庆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哈尔滨市,150040

国内会议

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

天津

中文

180-183

2006-10-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