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再生稻超高产结构及其调控

本文在福建省尤溪县建立再生稻良种良法超高产示范片6.7hm2,5年平均产量头季12811kg·hm-2,再生季7512kg·hm-2.研究明确:(1)头季以每穗粒数变异最大,与产量相关最密切,次为每m2穗数,二者合计对形成超高产的贡献率达99﹪.达到产量12~14t·hm-2的单位面积总粒数为每m24.5~5万粒,其穗粒结构,汕优明86为每m2300~340穗,每穗140~160粒,大穗型的Ⅱ优航1号为每m2240~280穗,每穗180~200粒.(2)再生季以每m2穗数变异最大,与产量相关最密切,次为每穗粒数,二者合计对形成超高产的贡献率达97﹪.达到产量7~8t·hm-2的单位面积总粒数为每m23~3.5万粒,其穗粒结构,汕优明86为每m2560~600穗,每穗50~60粒,大穗型的Ⅱ优航1号为每m2440~580穗,每穗60~80粒.(3)头季超高产的难点是如何在足额穗数基础上,进一步培育大穗,突破每m2总粒数的瓶颈.主要调控技术是:早播早栽,延长本田营养生长期;壮秧密植;畦厢式种稻结合间歇性沟灌;改进施肥技术.(4)再生季超高产的关键是大力提高腋芽萌发率,形成比头季多一倍的穗数,以多穗补小穗之不足.主要调控技术是:种好头季稻;提高根系后期活力;高留稻桩;重施芽苗肥.

再生稻 超高产 产量结构 调控技术

谢华安 李义珍 姜照伟 卓传营 张上守 郑荣和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州,35003 福建省尤溪县农业局,365100

国内会议

2005航天育种高层论坛

福州

中文

56-65

200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