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同型半胱氨酸的方法学评价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于1932年由DeVgneaud首次发现;1962年在先天性智力障碍儿童中发现同型半胱氨酸尿症(Homocystinuria),约两年后人们认识到同型半胱氨酸尿症的病因为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β-Synthase,CBS)缺陷,并发现这些患者易患血栓栓塞性疾病.之后,人们发现严重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N5N10-methylene 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缺陷、细胞内维生素B12代谢障碍均可以引起与同型半胱氢酸尿症相似的临床表现.同型半胱氨酸尿症患者的血管病变特征指出无论这些患者的代谢障碍存在于哪一步,Hcy是引起这些临床表现的原因,并且同型半胱氨酸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国内外学者围绕这一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约有80个临床资料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e))是冠心病的一个新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成为研究冠心病病因及预防等方面的一个新的热点.本文介绍了同型半胱氨酸测定方法,评价项目和依据以及评价实验方法和结果。

同型半胱氨酸 方法学评价 尿症

张传宝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国内会议

第二届自动生化分析仪应用研讨会暨生化分析仪应用第二届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北京

中文

41-44

2005-09-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