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公路连拱隧道设计的几点经验
本文介绍和总结了近年来浙江省连拱隧道修建过程中的施工方法、防排水设计等方面的一些经验教训.传统的连拱隧道采用直墙式中隔墙,由于施工工序繁多,中隔墙顶部V形围岩区受到多次施工扰动,极易产生塑性松弛而垮塌,而拱圈与中隔墙之间的纵向施工缝常常成为地下水渗透的通道,加之竖向排水管因施工工序冲突极易破坏和堵塞,严重影响了结构排水效果.鉴于传统连拱隧道在结构受力性能、防排水效果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曲中墙式连拱隧道的结构形式.通过数值分析表明,后者的受力性能较前者合理,故能较好的控制住中隔墙顶部V形围岩区的塑性变形.并且通过将两侧主洞二次衬砌,各自独立成环、落底,从而根本上消除了墙顶施工缝处渗水的质量通病.另外,采用该结构形式能简化施工工序,便于机械化施工,从而极大地缩短施工工期.
隧道工程 连拱隧道 防排水 浙江省
高翔 王文星 郑国平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06
国内会议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边坡、基坑与地下工程新技术新方法研讨会
杭州
中文
5527-5530
2005-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