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例早期宫颈癌耐药基因与临床预后关系的初步探讨
目前研究表明肿瘤耐药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肿瘤细胞内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其表达产物p-糖蛋白(p-gp)介导的多药耐药现象,称为典型多药耐药;二是由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介导的,称为非典型多药耐药;三是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的表达;四是胸苷酸合成酶(TS)的表达”1、2、3”.宫颈癌是目前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肿瘤,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治疗.晚期宫颈癌主要以放射治疗为首选,因此有关宫颈癌耐药基因的研究报道较少.本实验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讨宫颈癌中p-gp、GST-π、TOpoⅡ、TS耐药基因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术后生存之间的关系,旨在为今后临床宫颈癌忠者预后的判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宫颈癌 耐药基因 预后
张凡 张九鸿 刘军超 林媛媛 成日青 赵秀芳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张家口,075000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120-126
200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