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的彝医药
通过历史和现代文献的查阅、深入彝族居地走访和调查,对彝族医药史、彝药材、与其他民族的医药交流情况、病因的认识、诊病方法、临床研究、实验室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她的宝贵医药却至今仍默默无闻地沉睡着的现状,提出了开发四川凉山彝药的思考:在开发这些彝药资源的同时,应加大野生资源的保护和扩大家种的力度;从植物到化学单体的思路,基本失去了传统医学理论,因此应更加强调对药物有效部位的研究;剂型的改进是彝族方药现代化最明显和最直接的标志,最基础的是胶囊粉剂,而最先进的制剂就是针剂,这不但要求制备工艺先进,而且要求药理学基础,所以剂型的改进能使彝方药实现现代化和形成产业化;应在政府宏观指导下,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实行药材种植、新药开发、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产品营销为一体的体系;凉山药用资源丰富,但科技落后,若要开发利用好凉山彝医药,四川省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凉山彝医药研究和开发的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帮助引进外来资金;呼吁社会有识之士来开发凉山彝医药,并按国际标准和要求研制一些特效药投放市场造福人类,让四川凉山彝医药能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四川凉山 彝药 有效部位 中药剂型 药用资源
陈达云 刘圆 阿子阿越 沙马拉毅 吉克跃林
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药物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 西昌彝族医药研究所,四川,西昌,612386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823-826
2005-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