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与危险因素的关系. 方法:02年8月至05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的患者经TCD检查符合前循环颅内动脉狭窄者进行病史调查、体检、辅助检查确定危险因素.内容包括吸烟、饮酒的量和持续时间.高血压病史、平日测量值、查体测量值.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史.血缘关系的亲属有无心脑血管病及危险因素.查体包括内科和神经系统检查、身高、体重、腰围和身高体重指数.辅助检查包括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和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脂蛋白(a)和纤维蛋白原.头部CT或MRI、颈部血管彩超.部分患者作DSA或MRA.根据TCD检测到的血流速度将狭窄程度分为六级.每例患者取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共6支动脉流速值进行分析,最终积分为6支动脉的峰流速积分之和.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 结果:共检查7952人,发现颅内动脉狭窄739例,其中前循环512例,后循环111例,前后循环均有狭窄116例.排除由于颞窗不良、合并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未能继续就诊进行危险因素检查等.最终有313例进入分析.男198例、女116例,年龄32~94岁,平均63±11.48.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狭窄程度与高血压明显正相关,与载脂蛋白A和高密度脂蛋白负相关. 结论:控制血压和调脂治疗对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程度的改善可有积极的作用.

颅内动脉狭窄 危险因素 超声诊断 调脂治疗 控制血压

薛爽 魏坤 杨丽红 周宝玉 许珂 丁素敏 曲春萍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029

国内会议

第六届全国颅脑超声诊断研讨会

北京

中文

80-83

2005-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