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利用数字地震波研究四川地区波速衰减特征

随着数字化地震台网在的不断建设和完善,利用数字台网记录的大量地震波形资料提取地震的震源参数,如地震矩、拐角频率、破裂尺度、应力降等,更好地为地震预测和地震危险性分析服务,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到达测震台的地震波能量远小于地震震源所释放的能量.这是由于在传播过程中随传播面积的增大,地震波产生了几何扩散.虽然地震波场的总能量并不由于几何扩散而减少,但不同震中距上台站记录到的振幅因震中距增大而减小,这就是地震波的几何衰减.同时,由于介质的非弹性和内摩擦以及非均匀性、散射等,传播路径上的介质消耗掉了部分地震波能量,这就是所谓地震波的非弹性衰减,通常用介质品质因子Q值的倒数来描述.台站所在地下介质对观测信号也有放大的作用,即台站的场地响应.因此,要得到更趋于真实的震源参数必须对观测信号做地震波的几何扩散、非弹性衰减以及台站的场地响应校正.因此,地震波的几何扩散特征、非弹性衰减系数是对地震记录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震源性质、地球结构所必需的重要参数。

数字地震波 四川地区 波速衰减 数字化地震台网 震源参数 地震矩 地震预测

张永久

四川省地震局地震预报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

国内会议

2006年纪念松潘平武地震30周年学术研讨会

成都

中文

242-246

2006-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