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胸大蠊特异性抗原的生化免疫学特性分析
对黑胸大蠊的不同发育时期蛋白质抗原进行生化免疫学特性分析,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黑胸大蠊不同发育阶段可溶性蛋白质组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通过酶联免疫印迹(ELIB)技术分析不同发育阶段抗原的免疫学特性.四种抗原蛋白经SDS-PAGE后银染色,均得到清晰的蛋白显色带.卵抗原、若虫抗原、雄成虫抗原、雌成虫抗原分别可见13、28、26和41条蛋白区带,其中主带分别为2、10、10、13条,分子量大多位于10kDa-97kDa范围.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质大多分布在43kDa以上分子量范围,四种抗原组分相互之间有交叉抗原的存在.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黑胸大蠊的蛋白质组分从卵一若虫一成虫出现次第增多现象并趋于复杂化,这对研究黑胸大蠊的发育生物学特征具有一定的潜在意义.
黑胸大蠊 发育生物学 可溶性抗原 免疫特性 酶联免疫印迹法
徐绍锐 汪世平 吴仕筠 吕志跃 李文凯 彭先楚 何卓 张泳
中南大学湘雅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湖南,长沙,410078
国内会议
湖南省昆虫学会第八届代表大会暨2004年学术研讨会、陈常铭教授夫妇八十寿庆暨学术思想研讨会
长沙
中文
92-96
2004-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