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活动星系核中心黑洞质量及其与寄主星系的关联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类星体和活动星系核的高光度一直被普遍认为是来源于围绕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吸积盘所发出的辐射.在这一模型里,吸积物质由于黑洞的强引力作用在围绕黑洞的吸积盘内通过粘滞耗散过程有效地将引力能转化为辐射能,从而可以很好地解释类星体和活动星系核的一系列观测现象(Rees1984).尽管根据恒星演化的理论,我们知道大质量恒星的演化结果可以产生质量为10个太阳质量左右的黑洞,但对超大质量黑洞,其质量为百万个太阳质量以上,一直没有很好的理论模型来解释它的形成和演化.对银河系内一些X射线双星的观测已给出了大约20个双星系统存在恒星级黑洞的证据,其中最著名的是天鹅座X-1.观测显示这些双星系统中致密天体的质量都大大超过中子星质量上限,因此只能是黑洞.然而,在活动星系核中寻找超大质量黑洞的观测证据却是相当困难的一件工作,只到最近几年才有比较明显的进展.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

活动星系 黑洞 寄主星

吴学兵

北京大学天文学系

国内会议

2002年黑洞物理研讨会

厦门

中文

24-29

2002-12-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