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遗传与基因的研究现状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有活力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生长在子宫腔以外部位.其多发生于育龄妇女,主要临床表现为性交痛、痛经、盆腔痛及不孕.发病机制主要有Sampson的种植学说,Meyer及Novak的体腔上皮化生学说,虽然Sampson的经血逆流学说是公认的重要的病因学之一,但经开腹与腹腔镜证实大约90﹪生育年龄妇女均有经血逆流,但其中只有10﹪~15﹪发病,说明经血逆流并非惟一机制;近十多年来人们又从遗传与基因角度作了大量研究,并取得很多共识,认为内异症是一种多基因、多因素所致疾病,与遗传和发病个体基因的异常改变关系密切,本文将近年有关文献综述。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种植学说 病因学 遗传 基因
柯小宁 康山 宋俊芬
河北省邯郸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056200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妇产科
国内会议
海南
中文
136-138
2005-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