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可延长型内固定矫正儿童脊柱侧凸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评价后路可延长型内固定矫正儿童脊柱侧凸的疗效,并对其并发症进行分析. 方法:自1997年7月~2002年6月,共使用后路可延长型内固定治疗儿童脊柱侧凸21例,年龄6~11岁.所有病例Risser征均为0.初次手术时Cobb角62°~94°,平均78°.延长方法:在内固定区上方的椎板上放置横突-椎弓根抱钩,在内固定区的下方放置一对椎板-椎板抱钩或椎弓根钉.在内固定区的上、下方各放入一根适当长度棒,棒一端与钩或钉联接锁紧,另一端穿入皮下,两棒插入多米诺联接器中进行撑开,撑开力均匀分布到上下钩区以矫正侧凸,然后在此处锁紧两棒.此后每次手术延长时,仅在多米诺或管型联接器处切开原切口进行撑开.术后使用Milwaukee支具治疗,定期延长,其指征为Cobb角增加15°以上或每隔10~12个月. 结果:初次延长后Cobb角平均纠正40°,以后每次延长平均可获得23°的纠正.只有5例最终完成预期的4次延长,最后一次延长时同时进行矫形融合,余16例病人均因不同原因而终止延长.延长终止的原因包括:脱钩3例、椎弓根螺钉松动2例、多米诺松动2例、皮肤破溃感染1例、自发融合2例、经济困难6例. 结论:后路可延长型内固定具有较好的初次矫形效果,但随着延长次数的增加,矫形效果逐渐下降,且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结合国情,此技术应该慎使用.
脊柱侧凸 后路可延长型内固定 并发症 临床疗效 椎弓根螺钉
邱勇 朱泽章 王斌 俞杨 朱丽华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脊柱外科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153-155
2005-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