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利用人工源超低频电磁波技术进行地震监测试验研究

过去几十年,用电磁方法观测到了地震前、后大量的电磁异常现象,实验结果也证明,地震之前的电磁效应是确实存在的,如果能够说明它们与地壳物理过程之间的关系,就能依此对地震事件作出预报.但是,以前的观测往往是在一些局部地区、相互孤立地进行的,所用的天然电磁场源不稳定,容易受到非地震因素的干扰,测量精度低,和地震引起的电磁场变化基本在同等数量级不易区分.因此人们一直在致力于寻找观测数据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强、能够在广大区域进行台网式长期观测的电磁新技术.近十年来,各种人工源电磁法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中人工源超低频(SLF)电磁波技术更受到重视.该技术通过发射和接收大功率高精度人工源电磁波信号,在数百万km2范围的众多测点进行同时测量,可以同时研究空间电磁场和地下电阻率结构,并且人工源超低频电磁波技术发射和接收的信号具有很高的精度和稳定性,特别适于地震、火山等灾难性事件的预测研究,在地震预测等方面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研究利用人工源超低频电磁波技术进行地震监测试验。

人工源电磁法 超低频电磁波 地震监测 电磁异常

詹艳 蔡军涛 卓贤军 万战生 底青云 毕文斌 王继军 张平 赵国泽 张大奎 汤吉 刘斌 王立凤 肖骑彬 刘庆 马为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北京,100029 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224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22研究所,武汉,430079

国内会议

第七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

成都

中文

362-366

2005-11-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