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人工源极低频电磁方法应用于石油勘探

大功率人工源极低频电磁波技术是一种利用人工发射电磁波信号探测地球内部电性结构的最新方法,人工发射的极低频交变电磁信号在地面和电离层之间的”波导”中传播,波导中的电磁波衰减小,如100Hz频率衰减量约为(1~2dB)/1000km,电磁场信号可以传播到上万公里之外.其频率固定,覆盖范围广,信号幅度非常稳定,并且电磁场信号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和电磁相干度,因此,这种方法与传统的电磁勘探方法比,具有很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人工源极低频信号的特点是发射信号频率和幅度可人为控制,可以根据接收区的背景电磁场强度,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并且,发射频率可以达到0.1Hz,与可控源声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方法比,具有更大的勘探深度.对于干扰相对较大的区域利用极低频电磁技术进行地下结构的勘探,将会得到比传统电磁法更为可靠的结果,本文研究人工源极低频电磁方法在石油勘探方面的应用。

人工源 极低频电磁法 电磁勘探 石油勘探

汤吉 范育兵 卓贤军 王若 赵国泽 张大奎 肖骑彬 底青云 毕文斌 詹艳 万战生 刘庆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22研究所,武汉,43007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北京,100029

国内会议

第七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

成都

中文

354-359

2005-11-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