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典型草原不同种群羊草生物学特征的比较
形态特征是遗传变异和分化的一种指示,与环境相关的形态变异则是植物对环境适应的具体体现.本文通过把采自内蒙古典型草原不同地带(达里湖、嘎松山、定位站羊草样地、退化样地、人工草地、阿巴嘎)的羊草移栽至相同条件下,在个体水平对来自不同生境羊草的若干形态和生长特征进行比较,以便在地理种群间区分出相对稳定的变异和分化.结果表明,不同种群羊草在叶长、叶宽、叶片数、分蘖数等指标上存在着明显的变异,但各项指标的变异不是同步的.叶片数量(CV为4.69﹪)和形态分化(叶片长/宽值的CV为6.73﹪)平均变异幅度较小,而不同种群间无性繁殖器官的数量(单株分蘖数的CV为27.91﹪)和大小(单株干重的CV为30.46﹪)存在着很大变异.羊草的变异和分化还表现在根茎特征和生物量的分配格局上.综合各个性状所进行的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阿巴嘎种群与其他各种群的遗传距离较大,单独归为一类.种群间遗传距离与土壤含水量、土壤全氮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548和0.6926,P<0.05),与其他因子间的相关不显著,表明水分和限制性养分不仅是影响羊草生长的关键因子,也是羊草种群分化的驱动力。
羊草 地理种群分化 生物学特征 变异分化 人工草地
刘惠芬 高玉葆 李长林
天津农学院农学系;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天津农学院农学系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185-195
2005-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