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812.重症心瓣膜病227例的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重症心瓣膜病人瓣膜替换术的经验,探讨提高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3年10月间227例重症瓣膜病瓣膜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本组年龄10~77岁;女性91例,男性136例;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157例,Ⅳ级70例;再次心脏手术51例;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145例;术前超声心动图示左室短轴舒张末内径≥70mm者73例.本组二尖瓣置换(MVR)32例,主动脉瓣置换(AVR)90例,三尖瓣置换(TVR)1例,MVR+AVR双瓣置换103例,MVR+TVR双瓣置换1例.同期行合并畸形矫治19例;同时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评价围术期各因素对于术后死亡的作用大小.结果:早期死亡30例,死亡率为13.22﹪.主要死因为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和室颤.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折,发现再次手术、年龄≥55岁、术前心功能分级、转机时间≥120min和术后使用GIK液对手术死亡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除术后使用GIK液外均为危险因素.HosmerLemeshowgoodness-of-fit系数:0.976.结论:与重症心瓣膜病手术死亡率关系密切的危险因素为再次手术、年龄≥55岁、术前心功能分级、转机时间≥120min;加强围术期综合处理,术前尽可能的增强心肌收缩力与能量贮备,争取较好的心脏基础与全身基础;术中改进外科技术,尽可能缩短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全面而严密的监护下加强GIK液等有目标的代谢治疗,加强对心律失常,低心排及MODS的防治有利于减小AVHD患者手术危险性,有利于提高外科治疗近期效果.

重症心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手术死亡率

张希 钟佛添 许哲 徐颖琦 王治平 吴钟凯 唐白云 熊迈 姚尖平 孙培吾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外科,510080

国内会议

全国心脏瓣膜外科学术会议

安徽黄山

中文

180-184

2005-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