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型Müller柄和柱形柄的受力区域对比研究
非骨水泥柄的远期稳定性靠牢固的生物固定来实现;生物固定的前提是骨长入.大量研究都表明,假体与骨有良好接触的地方,骨长入情况良好;在假体与骨之间的缝隙不超过2mm时,也有骨长入发生.所以骨长入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假体与植入床的间隙小于2mm.骨长入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是柄的稳固的初始稳定性.研究发现,假体柄的不稳定是影响骨长入的重要有害因素.柄在髓腔内的受力区域直接影响柄在髓腔内的稳定性和骨长入面.研究认为,假体柄在近端三分之二有稳定的骨性骨长入可达到良好的远期效果.本实验的目的在于对比研究改良型Müller柄(金枪鱼柄)和柱形柄(银枪鱼柄),在用与其自身相同尺寸的髓腔锉在聚氨脂上做成的腔里的受力区域,以推断它们各自的初始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金枪鱼柄的支撑区域集中在近段和中段,而且柄与腔壁构成多区域接触,柄的这种受力模式有利于柄的初始稳定性和骨长入.这种柄的远端受力不明显,在设计上属于近端固定型假体.而银枪鱼柄只在两个区域受到支撑,没有得到稳定的三点支撑,这种受力模式使柄在动态受力过程中晃动较大,不利于骨长入;另一方面,这种柄远端为圆柱形,近端为椭圆形,防旋转效果不佳.所以预计银枪鱼柄植入人体后,初始稳定性不好,不利于骨性骨长入.
柱形柄 非骨水泥柄 Müller柄 初始稳定性 受力区域 假体
吴晓燕 刘勤 聂小芳 李秀平 王慧娟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300-304
2005-12-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