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蚀泥沙研究的137Cs核示踪技术
137Cs是20世纪50~70年代大气核试验产生的核尘埃,1963年产出量最大,半衰期30.1年.137Cs主要伴随降水降落到地表,随即被土壤颗粒吸附,137Cs以后的迁移主要伴随被吸附土壤颗粒的运移.20世纪80年代以来,137Cs示踪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侵蚀泥沙研究中.本文简要介绍了137Cs示踪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在黄土高原、长江上游等地侵蚀速率测定,泥沙来源调查,塘库沉积物断代等研究中的一些应用实例.
137Cs核示踪 侵蚀泥沙监测 黄土高原 长江上游 侵蚀速率测定 塘库沉积物断代
张信宝 贺秀斌 文安邦 郑进军
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成都,610041;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10075 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成都,610041
国内会议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会议暨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监测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
武汉
中文
137-143
2005-10-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