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HZ2株VP5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本文通过PCR定点突变方法,删除A节段ORF1与ORF2非重叠区30个nt,同时在97-101位引入NheI酶切位点作为分子标记.构建IBDVA节段突变体真核表达载体pCI-Nhe3,与IBDVB节段真核表达载体pCI-mB,在脂质体介导下共转染鸡胚成纤维(CEF)细胞.用转染细胞的培养液上清不断地接种新鲜细胞,模拟病毒”传代”,观察到细胞形态学发生变化,产生了类似野生IBDV感染细胞时出现的细胞病变效应(CPE);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符合IBDV病毒粒子结构的物质;间接免疫荧光分析表明病毒结构蛋白在CEF细胞得到了表达,而非结构蛋白(VP5)则不能表达;RT-PCR、酶切鉴定验证了所引入的分子标记,证实人工IBDV获得拯救.本文在RNA聚合酶Ⅱ系统的快速、简易的IBDV感染性克隆构建方案的基础上,构建了IBDVVP5基因缺失毒株,为开发新一代抗IBDV的基因缺失疫苗打下基础.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VP5基因 禽病 PCR定点突变方法

于涟 李龙 魏永伟 黄耀伟

浙江大学动物预防医学研究所,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29

国内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禽流感及免疫抑制病论坛

大连

中文

150-154

200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