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柄花中反式-4-(1-丙烯基)-苯酚-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分离鉴定
棒柄花为大戟科植物棒柄花CleidionbrevipetiolatumPaxetHoffm.,始载于《海南植物志》,别名大树三台,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有消炎解表,利湿解毒、通便的功能.用于感冒、急慢性肝炎、疟疾、膀胱炎,现代研究资料表明,具有治疗肝炎的作用,对其化学成分研究已有报道,从棒柄花植物中分离得一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ESIMS、EIMS、UV、IR、1HNMR、13CNMR等波谱综合解析,鉴定为反式-4-(1-丙烯基)-苯酚-β-D-吡喃葡萄糖苷”trans-4-(1-Propenyl)-Phenol-β-D-glucopyranoside”,简称对丙烯基苯酚糖苷,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本文报道其分离和结构鉴定.
棒柄花 化学成分 对丙烯基苯酚糖苷 分离鉴定
刘布鸣 卢文杰 牙启康 陈家源
广西中医药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22
国内会议
云南丽江
中文
165-166,170
2005-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