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安徽省棉花红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棉花红腐病目前已成为安徽省乃至全国棉花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在长江流域发生普遍,一般发病率为10﹪~20﹪,苗期和铃期多雨的年份严重的可达40﹪以上.前期主要为害棉苗,引起棉花烂种、烂芽、茎基和根部腐烂,导致死苗;后期危害棉铃,造成棉铃腐烂形成僵瓣,使棉花纤维缩短,强度下降,衣分减少,种子变劣,直接影响到棉花的产量、品质,严重影响棉花生产.有关该病病原菌的研究鲜有报道.2003~2004年对安徽省棉花红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旨在为该病的综合治理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棉花红腐病菌 病原菌 生物学 综合治理 棉花病害防治

潘月敏 郭敏 高智谋 曹君 朱双杰

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合肥,230036

国内会议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

河北保定

中文

247-249

2005-07-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