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水稻黄单胞LPS合成基因簇的鉴定及功能分析

革兰氏阴性(G-)细菌产生的多糖,包括脂多糖(LPS),荚膜多糖(CPS)和胞外多糖(EPS),他们不仅是细菌外壁(膜)的结构组分,而且与细菌的生态适应性,抗原性和与寄主互作有关.G-细菌LPS大体上由三部分组成:连接在细胞表面双层脂质膜上的lipidA、暴露在外部环境中的O抗原部分以及lipidA和O抗原之间的核心多糖区.由于LPS结构的复杂性,合成LPS的基因都为基因簇形式出现.水稻黄单胞有两个致病变种,白叶枯病菌(Xanthimonasoryzaepv.oryzae,Xoo)和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imonasoryzaepv.oryzicola,Xooc),均是水稻上的重要病原菌.在动物G-细菌中对LPS的研究较多,而对植物病原细菌只在X.c.pv.campestris有较多研究.水稻白叶枯病菌有少数报道,而对水稻条斑病菌则基本没有研究.由于细菌抗原性的特异性,LPS合成基因簇,特别是O抗原合成基因很少有同源性.水稻黄单胞两个致病变种的亲缘很近,本文对其进行比较遗传学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具有一定意义。

水稻黄单胞 革兰氏阴性细菌 水稻白叶枯病菌 细菌性条斑病菌 细菌抗原性

王金生 龙菊英 张桂英 潘小枚 杨悦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南京,210095

国内会议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

河北保定

中文

74-77

2005-07-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