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复杂地质条件下成像问题研究

我国南方地区经历了震旦--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以及二叠--中三叠世等三个主要的海相沉积阶段,接受了几千米乃至上万米的巨厚沉积,形成了良好的海相含油气建造,有着多种多样有利于油气生成和储集的岩性岩相环境,生油层厚度普遍在2000米以上,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气资源接替区.但三叠世后,该区的地壳运动进入了强烈的活动期,导致近地表和地下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形成了一系列的前陆盆地.鄂西高陡构造带位于”上扬子台地”东部的一个典型前陆盆地上,整体为一典型的隔挡式造山带.地表大多为侏罗系地层,而在构造高部位则光法出露灰岩,在灰岩出露区,褶皱强烈,地面地层产状变化大,构造轴部常见地层直立或倒转,基本无近地表降速带.已有的勘探表明,本区一般可采集到品质较好的单炮地震资料,但深层成像效果很差.为此本文讨论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成像的问题。

地震勘探 复杂地质 叠前深度偏移 深层成像

余德平 李佩 潘宏勋 吴继敏

河海大学土木学院,南京,210098;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南京,210014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南京,210014 河海大学土木学院,南京,210098

国内会议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一届年会

长春

中文

538

2005-08-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