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从筋膜到自体监控系统(筋膜学)——解读中医的生物医学模式(提纲)

经络历史:针灸是中华民族的一项重大发明,从古代的一种医疗手段发展成一门学科,是我国先祖智慧的结晶.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砭石).夏朝(21BC)铜器和甲骨文为针灸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骨针、竹针、铜针、金针、银针)和图形文字.战国-秦汉(475-206BC)中医理论的形成.<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黄帝内经>、<灵枢>.现代经穴研究假说:神经说,血管-神经说,生物物理观,生物化学观,淋巴管说,间隙说,本文研究尚未突破的原因:一、执意追求与古代经穴记载的一致性,片面将古代经穴的记载理解为普通意义上的解剖学结构,而忽视了针灸经穴的记载是前人在大量临床实践中的归纳与总结,二、现代针灸机理研究的分析较为局限,缺乏对整体和宏观的分析,失之于支离破碎,难以认同。

经络学说 针灸学 生物医学模式 解剖学结构 针灸经穴

原林

南方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广州,510540

国内会议

新时期中医药发展战略与政策论坛

北京

中文

224-227

2005-04-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