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棉田边缘杂草带与棉田内叶螨发生关系的研究
2003-2004年,在冀南棉区系统研究了棉田边缘杂草带与棉田内叶螨发生的关系.试验设3个处理:转Bt基因棉化防田(使用杀螨剂控制棉叶螨且保留棉田边缘杂草)、转Bt基因棉对照田(保留棉田边缘杂草)和转Bt基因棉除草田(去除棉田边缘杂草).结果表明,2003年6月28日~8月7日,处理间的叶螨发生量和有螨株率差异明显.叶螨发生高峰期(7月28日),对照田的百株平均螨量达834头,分别是化防田、除草田的9.4倍和11.5倍;对照田的有螨株率的峰值为34.7﹪,分别高于化防田和除草田6.4﹪和12﹪;棉叶螨的总计值,对照田分别是化防田和除草田的5.8倍和5.5倍.2004年7月10日~8月29日,对照田的百株螨量和有螨株率明显高于除草田和化防田.叶螨发生高峰期(8月10日),对照田的百株平均螨量达1222头,分别是化防田、除草田的4.3倍和23.4倍;对照田的有螨株率的峰值达100﹪,分别比除草田和化防田多75﹪和87﹪;棉叶螨的总计值,对照田分别是化防田和除草田的4.9和9.7倍.两年内,除草田和化防田的百株螨量和有螨株率峰值出现日期有所不同.对照田内,棉田边缘杂草至所调查的棉株距离同螨害指数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负相关.本研究表明,去除棉田边缘杂草的棉田,叶螨发生始期晚且发生量较少;棉田边缘杂草到取样点的距离与棉叶螨的为害程度呈直线负相关,距离越近,叶螨的为害越重.
Bt棉田 边缘杂草带 棉田内叶螨 种群动态 螨害指数
马晓牧 刘小侠 张青文 李继军 江真启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100094 邯郸市农科院,河北,邯郸,050061 北京市农业局,北京,100029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85-296
2005-10-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