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利用农垦58衍生系研究浙江省晚粳产量和植株形态的改良

以农垦58及其衍生系为材料,通过在同一生态条件下的种植比较试验,研究了近几十年浙江省晚粳品种产量的改良及植株形态的演变.研究结果表明:(1)浙江省晚粳产量增加最快的阶段是60年代,此阶段的水稻品种类型可分为穗粒兼顾型和穗数型,70年代后产量增幅较慢,品种多为穗粒兼顾型.(2)植株形态中,近代品种(育成年份1985-1995年)的剑叶长度、上3叶的叶基角小于早代品种(育成年份1985年以前),倒3叶长度、剑叶和倒3叶的宽度大于早代品种;近代品种矮于早代品种,各节间长度均小于早代品种,但茎秆密度和单位叶鞘重于早代品种;着粒密度近代品种高于早代品种.(3)剑叶和倒2叶的长度与产量显著负相关,倒3叶的长度、上3叶片宽度与产量正相关,上3叶的叶基角和叶片曲率均与水稻产量负相关;倒1节间和倒2节间长度与产量显著负相关;生物产量和结实率与产量的正相关达显著水平.

晚粳 衍生系 产量 植株形态 品种改良

王丹英 章秀福 李华 徐春梅 廖西元

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06

国内会议

全国第十一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

武汉

中文

62-70

2005-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