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国野牦牛遗传资源全息体系的建立及利用评价

本文以20世纪初以来国内外探险家和众多学者发表的科考资料及2001~2003年国家科技基础专项”中国野牦牛遗传资源信息动态调查及种质资源库建设”为背景,对中国野牦牛遗传资源全息动态进行了缜密研究.构建了野牦牛种质资源信息收集、整理及调查的方法;研究了野牦牛在动物学分类上的地位、生境、受威胁因素、种群数量、种群密度、分布区域及种质特性;建立了具备群体水平上保护利用野牦牛的50头规模的现代、高效、动态及良性运作的遗传繁育基地,具备在细胞水平上保护利用野牦牛的可年产2万支冷冻精液的动态保存库,具备在细胞水平上保护利用野牦牛的可生产0.1~0.15万枚野牦牛冷冻胚胎动态保存库的条件与规模;创建了联合我国相关野生动物保护组织、行业、协会、自然保护区、科研机构、企业、公众,有条件地接轨国际上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的现代、高效、动态、监测、可持续性保护利用牦牛遗传资源的共享平台,其形式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字版、光盘版和Internet网络形式与全社会共享;提出了中国野牦牛科学合理保护和可持续性利用方案;形成了中国野牦牛种质资源全息体系.并分析了其体系的价值及利用前景.

野牦牛 遗传资源 数据库 保护利用

杨博辉 梁春年 阎萍 郎侠 孙晓萍 郭宪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50

国内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全国养牛科学研讨会

石家庄

中文

45-50

2005-10-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