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急性肝衰竭治疗进展

急性肝衰竭(acutehepaticfailure,AHF)是由于肝细胞大量坏死或肝功能急剧严重损害所致的凶险的临床症候群,其特点是黄疸迅速加深、凝血功能障碍、进行性神志改变直至昏迷.AHF的分型尚不统一.1970年,Trey等首次提出既往无肝病史,发生严重肝损害,发病8周内出现肝性脑病者为暴发性肝衰竭(fulminanthepaticfailure,FHF)的概念.1986年,Gimson等将发病8~24周的肝衰竭称为迟发性肝衰竭(lateonsethepaticfailure,LOHF).1993年,Ogrady等主张将AHF再分为超急性、急性、亚急性三型.AHF也可以在慢性肝损害的基础上发生,例如部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或乙型肝炎肝硬变者在病程中可以出现AHF.还有一部分慢性肝病患者不出现AHF而是呈缓慢进展性肝功能衰竭.本文介绍,1治疗的基本原则,2强化监护和基础治疗,3根据发病机制的各个环节进行治疗,4并发症的治疗。

肝功能衰竭 肝细胞坏死 临床症候 临床病理 临床治疗 并发症

王慧芬

100039,北京,解放军第302医院重症肝病科

国内会议

首届全军重症医学论坛

南京

中文

37-39

2006-06-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