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近年来河南省传染性法氏囊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本文应用RT_PCR技术对2002~2005年间收集于河南省15个地区具有代表性的39株IBDV的VP2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发现,有30株地方流行株属于IBDV超强毒株,但各毒株间也有一定的差异;有9个分离株,既不符合超强毒的特征,也不完全符合弱毒株的特征,是基因已经发生变异的弱毒株.同一鸡群再次发病是由同一毒株引起,但基因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系统发育进化树上,分离于各地区的IBDV毒株呈分散分布,但也呈现部分的地区特点.

传染性法氏囊病 分子流行病学 河南省 RT_PCR技术

张春杰 李银聚 吴庭才 程相朝 郑祥海 王臣 余祖华

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洛阳471003

国内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教学专业委员会暨第六届代表大会

大庆

中文

439-442

2006-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