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克雷伯氏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Pneumoniae)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人和动物肠道、呼吸道的条件致病菌,于1893年由Friediander首先从患大叶性肺炎病人的肺组织中分离到,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或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时引起感染,可引起肺炎、败血症、脑膜炎、肝脓肿、眼内炎、泌尿系统发炎,或是伤口感染等,若治疗不当则死亡率极高”1-4”.在我国台湾地区,造成化脓性肝脓肿的菌株中,以肺炎克雷伯氏菌最为常见,其分离率由早期的30%(1977年)跃升至80%(1996年).在糖尿病患者合并肝脓肿的致病菌株分析中发现,肺炎克雷伯氏菌占所有分离菌株的97%,而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与其他的肠内菌分别只占2%与1%,这个现象与西方国家的肝脓肿致病菌株以大肠杆菌,链球菌(Streptococcusspp.)和厌氧菌为主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近年来肺炎克雷伯氏菌在台湾地区表现的独特感染行为逐渐引起广泛注意.在人类感染中目前是除大肠杆菌外的医源性感染最重要条件致病菌.在动物感染中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及水生动物都可感染,家禽中肉鸡、蛋鸡易感染,家畜中猪、牛、羊和獭兔均可感染该病,野生及水生动物中的大熊猫、金丝猴、中华鳖等也可感染,小白鼠和15日龄以内小鸡对本菌最易感.本文介绍了 肺炎克雷伯氏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肺炎克雷伯氏菌 致病机制 机体免疫力
贾艳 韩文瑜 杨洋 何礼洋
吉林长春吉林大学农学部畜牧兽医学院;新疆阿拉尔塔里木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吉林长春吉林大学农学部畜牧兽医学院
国内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教学专业委员会暨第六届代表大会
大庆
中文
105-108
2006-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