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核事故导致的人类甲状腺癌

1986年4月26日发生于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是人类核工业历史上空前的灾难性事故,事故毁损的反应堆释放出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其中大量的是短半衰期放射性核素,据估计有约50%的131I同位素以气态形式进入环境,导致北半球许多国家受到放射性污染.但是受影响最大的是白俄罗斯,其境内放射性131I的沉积量约为3.3X107Bq,或者说是从事故反应堆释放出的全部131I的18.5%.其放射性污染不仅对所在地,而且对邻近国家和地区乃至北半球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991年5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通过决议,正式启动一个命名为”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健康影响(ResultoftheInternationalProgramontheHealthEffectsoftheChernobylaccidents,IPNECA)”国际研究计划,展开了多项具体研究(甲状腺,造血,胎儿,流行病学调查登记,社会-心理以及受照剂量等),10多年的研究说明,该事故后甲状腺癌的急剧增加,已经成为唯一明确公认的辐射远后效应。本文介绍核事故导致的人类甲状腺癌的情况。

放射性核素 辐射损伤 核事故 甲状腺癌 辐射远后效应

李雨 蔡建明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放射医学教研室

国内会议

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生物物理与重大疾病分会

乌鲁木齐

中文

13-17

2005-08-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