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副粘病毒NA-1株、鹅细小病毒主要免疫原性蛋白F基因与VP3基因的表达研究
本文参考GeneBank登录的相关鹅副粘病毒(GPMV)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技术对GPMVNA-1株的F基因进行扩增(终止密码子去除),将目的基因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的多克隆位点(EcoRⅠ、SalⅠ),构建了表达GPMVF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F;插入到转座载体PFastBacⅠ的多克隆位点,构建了转座质粒PFF,PFF转化DH10Bac后,F基因在助手质粒的帮助下,通过转座进入Bacmid,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BacmidF.原核重组表达载体PEF转化到BL21(DE3)中,经IPTG诱导,SDS-PAGE检测到约60kDa的蛋白;重组表达载体BacmidF,转染Sf-9昆虫细胞,在昆虫细胞内,重组Bacmid经复制、表达、装配,形成重组杆状病毒,并表达了GPMVNA-1株的F基因.经表达条件的优化及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显示两种表达系统表达的F蛋白分子量均约为60kDa,其中原核表达载体PEF转化到BL21(DE3)中,经IPTG诱导3h表达量最高占菌体的32.2%,重组表达载体BacmidF,转染Sf-9昆虫细胞表达的F蛋白占整个菌体的10%,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特异性.
鹅 鹅副粘病毒NA-1株 免疫原性蛋白 VP3基因
毕玉海 徐明 李志杰 高恩鹏 刘美 丁壮
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动物重要病原与疫病研究室,吉林,长春,130062
国内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教学专业委员会暨第六届代表大会
大庆
中文
437-439
2006-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