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去甲斑蝥素控释微球的制备及其介入治疗大鼠肝癌和机制的研究

目的建立去甲斑蝥素微球(N-MS)的制备方法,观察N-MS介入治疗对大鼠肝癌和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建立N-MS的制备方法;制作大鼠肝癌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组,空白微球(Blankmicrospheres,B-MS)组,去甲斑蝥素加碘油(NCTDLipiodol,N-Lipi)组和N-MS组.分别经肝动脉注入生理盐水(NS),1.5ml·kg-1,NCTD0.43mg·kg-1,B-MS10mg·kg-1,NCTD0.43mg·kg-1加Lipi0.8ml·kg-1,N-MS10mg·kg-1.介入治疗后每组取8只观察生存时间,治疗后第8天处死余下大鼠,取肿瘤组织采用TUNEL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癌组织caspase-3,Bcl-2,Ki-67的表达,初步探讨N-MS抗肿瘤的机理. 结果:治疗后N-MS组生存期明显长于其它各组,肿瘤体积小于其它各组.介入治疗后N-MS组凋亡指数均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1).N-MS组Bcl-2阳性率、Ki-67表达明显低于其它各组(P<0.01);N-MS组caspase-3表达阳性率高于其它各组(P<0.01). 结论去甲斑蝥素微球经肝动脉介入对大鼠肝癌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理与其栓塞肿瘤血管和缓释去甲斑蝥素有关;其介入治疗肝癌的机制与抑制Ki-67、Bcl-2基因表达,上调Caspse-3表达,从而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去甲斑蝥素 控释微球 肝癌 介入治疗 Bcl-2 Ki-67 细胞凋亡

李琦 范忠泽 孙珏 李先茜 高虹 heng Paul 刘晓华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肿瘤科,普陀区中心医院肿瘤科,200062 新加坡国立大学药学院

国内会议

第三届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大会暨2006年上海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年会

上海

中文

403-411

2006-04-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