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靶向分子Grb2在肠癌细胞转移中地位和作用的发现及应用

目的:筛选与大肠癌转移密切相关的基因,对其中的关键基因加以验证和抑制,为肿瘤的转移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方法:基因芯片技术筛查原发灶和转移灶组织间基因的差异,荧光定量RT-PCR验证芯片结果的可行性,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验证结果的普遍性.细胞学实验验证抑制新靶向分子的功能对转移的影响. 结果:基因芯片杂交发现转移灶较原发灶癌细胞高表达基因有63条,而低表达基因有160条.其中Grb2的差异最为明显,达70倍.RT-PCR证实结果可靠.免疫组化结果发现Grb2在粘膜、原发瘤、淋巴结转移和脏器转移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7.0%、64.3%、85.8%和83.8%,其中转移灶中的表达率和强度显著高于原发灶中的表达(p<0.05).优化Grb2抑制剂并应用后,癌细胞的转移能力在30uM浓度时下降明显,在此浓度erbB2表达消失. 结论:肿瘤的转移是多基因参与的结果.Grb2可以作为转移治疗中的靶分子,Grb2抑制剂可能通过抑制Grb2的信号传递功能,干扰Grb2通路,抑制erbB2表达,降低癌细胞的转移能力.癌主要因其转移而成为致命性的疾病,癌转移也是人们恐癌的重要原因.研究证明,癌恶性的主要方面取决于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步骤,称为癌的级联反应.干扰或破坏其中任何一步,都有可能制止恶性播散,从而锁住原发肿瘤,圈牢它,必将给癌症患者带来福音.靶向治疗是目前研究热点,然而大多数靶点主要针对原发灶中的癌细胞或者以之为研究对象.既然肿瘤最大的问题是转移,那么以转移级联中的关键分子为靶点意义是不是更大呢?很显然问题的关键是靶点的选择,除了易于应用和推广,靶点还需具备普遍性和针对性,即与大多数病例相关的转移相关基因.本实验首先利用基因芯片筛选转移关键基因,RT-PCR和组织芯片以及免疫组化加以验证其中的理想分子,抑制该分子的作用观察细胞转移能力的改变.

大肠癌 癌转移 转移相关基因 基因芯片技术 免疫组化

于观贞 王杰军

长征医院肿瘤科

国内会议

第三届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大会暨2006年上海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年会

上海

中文

197-203

2006-04-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