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盆地砷中毒区地下水中不同形态砷的分布特征
在对山西省大同盆地山阴县砷中毒区地下水中砷含量调查的基础上,依据不同形态的砷在交换柱中特定的固相上的选择性吸附,并可进行选择性洗提分离的性质,首次结合现场采样分离和实验室分析的方法对研究区原生高砷地下水中不同形态砷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高砷地下水中可溶的亚砷酸盐(As(Ⅲ))、砷酸盐(As(Ⅴ))、单甲基砷(MMA)以及双甲基砷(DMA)中砷的含量占总砷含量百分比的大小顺序为:As(Ⅲ)>DMA>(As(Ⅴ)>MMA,其平均值分别为53.54%,20.95%,20.06%和5.44%.干旱-半干旱的气候、封闭-半封闭的地球化学环境以及富含有机质的湖相沉积物为砷的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较强的水化学还原环境是促使其它形态砷向亚砷酸盐转化、造成地下水的毒性增强的主要原因.
大同盆地 高砷地下水 砷形态 砷分布 地球化学环境 亚砷酸盐
苏春利 王焰新 刘怀庆 谢先军 李义连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及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实验室,430074,武汉
国内会议
海口
中文
930-935
2005-12-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