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我国脑磁图及磁源性影像发展历程和展望

人脑神经细胞内、外带电离子的迁移能在脑的局部产生微弱的电流,这些电流可产生微弱的磁场.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即是探测神经元兴奋时产生的电流所伴随的磁场变化,为一种无创伤性脑功能检测技术,通过脑磁图设备所具备的超导量子干涉仪(super-conducting quantum interfere device,SQUID)可精确地测量大脑产生的微弱的电磁波信号.由于脑磁图具有毫米级的空间分辨率和毫秒级的时间分辨率,因此可以实时记录脑电磁信息. 自1968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Cohen首次进行脑磁图记录以来,脑磁图设备由单通道逐渐由单通道发展为多通道,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生产出了全头型脑磁图设备,此时磁源性影像(magnetic source imaging,MSI)也就诞生了.磁源性影像是将全头型脑磁图设备所获得的人脑电磁信号与脑解剖结构资料融合形成的,是一种新的脑功能、结构融合的检测技术,对人体完全无创伤性.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通道数最多的脑磁图设备为306通道,只需经一次测量即可记录全脑的生物电磁信号.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脑磁图及磁源性影像发展历程和展望.

脑磁图 磁源性影像 电磁波信号 超导量子干涉仪

孙吉林

河北省人民医院脑磁图室,石家庄,050007

国内会议

第七届全国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学术会议

安徽黄山

中文

78-80

2006-06-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