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飞雁滩沉积物颗粒度分布和粒度参数特征及水动力解释
黄河三角洲飞雁滩因入海河口改道而缺乏泥沙来源,导致海滩蚀退10余km.近30年来,蚀退后的浅滩在不同潮流和风浪的作用下,浅海滩沉积物颗粒在空间分布上出现明显的差异,表现为浅水区沉积物粗于深水区,来沙少的沉积区粗于来沙多的沉积区.根据2004年实测沉积物颗粒度参数和实测水流及风浪资料分析,该海滩可以分为三个沉积区:Ⅰ号沉积区,水深较浅,泥沙补给较少,主要受不同风浪的影响,沉积物颗粒组成较粗,以细砂和粉砂为主,分选良好,目前抗冲能力较强;Ⅱ号沉积区,水深较浅,水流较弱,常受来自高中低潮滩下泄水流挟带的细颗粒泥沙影响,沉积物组成粗细混合,以粉砂质黏土为主,分选较差;Ⅲ号沉积区,水深大,在潮流和风浪作用下,常有来自沿岸尤其Ⅰ号沉积区的细颗粒泥沙影响,沉积物组成粗细混合,以黏土质粉砂为主,分选较差.黄河三角洲飞雁滩桩106海滩沉积物空间分布较好地反映了泥沙来源和沉积动力条件,该成果可为海岸海滩防护工程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黄河三角洲 沉积物 泥沙运动 波浪 潮流
李九发 李为华 应铭 时连强 陈沈良 戴志军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
国内会议
郑州
中文
1271-1280
2005-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