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脑可塑性与认知可塑性看人工智能的研究取向
在智能科学中,脑科学和心理学从人的信息系统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分别研究智能活动的规律.在智能技术中,符号主义和联接主义的技术路线相应地采用了功能模拟和结构模拟的方法,来实现人类智能的机械化与电子化.本文从跨学科研究的角度,通过人类大脑与认知活动的可塑现象,分析智能技术的巨大潜力和某些局限性.笔者认为,生物脑的可塑性和心理活动的社会性是人工智能技术所不可能完全模拟的,智能机器硬件和软件的进步存在着不可逾越的极限,符号主义和联接主义都有某种先天不足.在经历了发展过程的几起几落之后,如果我们把目标定位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明确人工智能研究合适的取向,那么一定会有利于学科发展和技术进步.
脑可塑性 认知可塑性 人工智能 符号主义 联结主义 心理学
李宗荣 田爱景 张凌 吕顺营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武汉,430074;湖北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武汉,430062 湖北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武汉,430062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63-67
2005-09-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