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性取向的可塑性

通过有性生殖方式繁殖的动物,在性的发育(生殖发育)完成后,会出现被异性吸引而接近异性,并通过与异性性交(受精)来完成繁衍物种的”使命”.这种被对方吸引而喜欢对方的现象称为性偏好(sexualpreference);选择对方为性交对象的现象称为性取向(sexualorientation).目前,人们对性取向的生物学机理还知之甚少,特别是人类自身的性取向问题,和其他动物比较起来要复杂得多,除生物学因素之外,还有社会学因素、心理学因素等等,都对性取向产生影响,使性取向不仅仅限于生物学意义上的异性.阐明性取向的生物学机理,将会使人们了解产生”同性恋”现象的实质所在,这不仅仅对理解同性恋现象、消除对同性恋者的歧视大有裨益,而且也可以为预防同性恋的产生或矫正性取向的异常提供科学依据.
男科学 雄性性取向 生物学机理 性心理学 同性恋 有性生殖 性偏好
肖凯
日本筑波大学研究生院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11-12
2006-04-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