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心电触发机制的分析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心电触发因素及其部位,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动态心电图(DCG)人工回放,记录心房颤动(AF)发作次数、AF发作时间、房早联律间期、AF发作前三个心房周期,并根据触发AF房早P波形态确定房早部位.结果:45例PAF者共248次AF发作,心电触发因素中房早占84.97%,窦缓占7.73%,房扑占2.14%,房速占2.57%;房早来源于左房上部占69.96%,左房下部占12.02%,右房上部占9.87%,右房下部占3.86%;触发AF房早比未触发AF房早的联律间期缩短25ms以上;PAF发作存在23:00-1:00及9:00-11:00两个高峰,13:00-15:00一个低谷;PAF大多在短长短周期后发作,占62.23%,长长短周期后发作占21.89%.结论:左房上部房早是PAF主要的触发因素,长短周期现象是PAF发作的重要启动机制,自主神经失衡在PAF发作中起协同作用.DCG能对PAF治疗提供很大帮助.
动态心电图 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电触发
白怀生 侯艳峰 李毅
国内会议
大连
中文
201-203
2006-07-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