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实验室检测AMPC β内酰胺酶的必要性和方法学研究进展

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是产生β内酰胺酶.按照Bush等的分类方法,AmpCβ内酰胺酶(AmpC酶)属C类酶,头孢菌素酶.该酶几乎不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卡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抑制.大量产生时,对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1,2”(除外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和卡巴配能)耐药.AmpC酶多数来源于含有染色体基因的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摩根摩根菌、粘质沙雷菌和大肠埃希菌.超广谱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常常被选择出去阻遏突变株,引起菌血症的肠杆菌属细菌去阻遏突变率高达20%”3”.在80年代末质粒介导的AmpC酶报告以来”4”,受到极大关注”5,6”.AmpC酶检测方法的研究更是活跃.赵虎等”7”总结了2002年前发表的AmpC酶检测方法.现就检测AmpC酶的必要性和近三年来方法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实验室检测 AMPC β内酰胺酶 细菌耐药 耐药监测

张乐海 马丽霞 伊长英

250022,济南,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

国内会议

第二届全国细菌耐药监测与临床专题学术会议

银川

中文

175-178

2006-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