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迁下的古雷电解析
雷电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它产生于对流性积雨云中,云中有强大的上升和下沉气流.由于云内空气的流动,小冰晶和水滴与气流摩擦等多种原因,使云中产生电荷.一般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中下部以负电荷为主.因此云的上下部之间形成电位差.当电位差超过一定的阈值时,就会发生放电现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闪电.与此同时,由于闪电放电,空气被强烈加热,水滴迅速气化、体积骤然膨胀产生的冲击波退化成为声波,即雷鸣.可见雷电从形成机制到现象本身都由气象要素决定着,气候的变迁必将使雷电的强度,雷暴日数产生不同的变化.所以要想认识古雷电的变化情况,首先要了解气候变迁.史前气候、古气候的变迁涉及的时间空间长达几十亿年,那么长的时间跨度,我们只能应用地质学和地磁学中的方法对新生代第四纪前后的古气候进行初步描述,进而演生出古雷电的印象,同时再参考氧同位素方法、冰川冰期和有关史料的记载来进行古雷电研究.
气候学 古雷电 气候变迁 对流性积雨云 雷电形成 氧同位素方法
高燚
海南省气象局,海口,570203
国内会议
中国科协2005学术年会分会场——气候变化与气候变异、生态—环境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科学研讨会
乌鲁木齐
中文
90-93
2005-08-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