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ERG11基因突变与白假丝酵母菌对唑类药物耐药关系的初步研究

随着艾滋病患者的增多,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广谱抗生素以及肿瘤患者对化疗药物的广泛使用,真菌的机会感染呈增多的趋势.而抗真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如唑类药物,又导致真菌耐药问题的出现.白假丝酵母菌(Candidaalbicans)又称白念珠菌,是一种最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在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容易引起感染,导致鹅口疮、念珠菌性阴道炎等.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抗真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合理用药,造成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给这类真菌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带来极大的困难.自1980年Rosenbiatt首次报道白假丝酵母菌对酮康唑产生耐药以来,白假丝酵母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Erg11基因所编码的酶是唑类药物作用的靶酶,唑类药物通过与靶酶结合使酶(Erg11P)失活,而Erg11P是真菌细胞的胆固醇合成过程的关键酶,Erg11P失活后,真菌细胞膜无法正常合成,最终使真菌死亡,这是唑类药物抗菌作用机理.但Erg11基因发生突变后,可能导致白假丝酵母菌对唑类药物耐药,所以研究Erg11基因突变对于了解真菌的耐药机制及治疗和预防真菌感染有重要意义.我们从长沙地区收集了6株耐唑类药物的白假丝酵母菌,对其Erg11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分析该基因是否存在基因突变,以对白假丝酵母菌的耐药机制进行初步研究.

ERG11基因 基因突变 白假丝酵母菌 唑类药物 耐药

周辉 邬国军 龙铁军

410007,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国内会议

第二届全国细菌耐药监测与临床专题学术会议

银川

中文

53-55

2006-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