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细菌耐药性宣战——进一步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
细菌耐药性和耐药细菌目前已成为全球性关注的问题,耐药细菌所致感染已构成人类新世纪抗感染治疗的巨大挑战.据目前国内和上海地区的细菌耐药性监测资料显示,耐药细菌的变迁表现在临床上耐药的需氧革兰阳性球菌的感染较前明显增多,革兰阴性杆菌中多重耐药菌株的发生率日趋增多.如革兰阳性球菌中主要表现:(1)耐甲氧西林(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发生率由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5%上升至近年来的63.9%;(2)由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增多,其中耐甲氧西林菌株的发生率可达70%以上;(3)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ISP+PRSP)在儿童中的检出率已达70.%(PISP为41.9%、PRSP为28.2%).(4)有些地区已报道,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为1%~10%,值得引起警惕!革兰阴性杆菌中主要表现在:(1)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自1990年到2004年间普遍呈明显增高趋势.其中哌拉西林、庆大霉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已超过了50%;(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发生率日趋增多.2000年至2004年间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所占比例自14.7%增至36.5%;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的比例自33.1%增至45.04%.此外,奇异变形杆菌的产酶率也已达24.0%;(3)肠杆菌属细菌耐药性的迅速发展,除染色体介导的AmpC酶外,其ESBLs产生株的出现和近年来已不断有分离出质粒介导的AmpC酶产生株的报道,后者亦可通过质粒在肠杆菌科中广泛传播.
细菌耐药 耐药性 耐药性监测
朱德妹
200040,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
国内会议
银川
中文
4-5
2006-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