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β内酰胺酶——耐药现状、原因、控制和展望
本研究的目的是希望降低内酰胺类的耐药率,争取部分恢复广谱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活性,以增强这些抗菌药的临床效率.我国β内酰胺酶的耐药现状:按2005年15家医院参加的SEANIR监测主要结果如下: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11%(中介31%)、卡巴培南类16%、3/4代头孢菌素51%、多黏菌素类1.7%.绿脓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24%(中介17%)、哌拉西林/三唑巴坦27%、卡巴培南类11%~21%、3/4代头孢菌素35/26%、多黏菌素类4.4%.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9.4%(中介16.4%)、卡巴培南类为0、头孢曲松及头孢噻肟头孢菌素34.5%、头孢他啶及头孢吡肟15%、.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8.5%,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15%(中介11%)、卡巴培南类0%、3代头孢菌素20%~26%、头孢吡肟9%.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11%(中介17%)、卡巴培南类0、4代头孢菌素15%、3代头孢菌素36%~46%、哌拉西林/三唑巴坦8.6%(中介10%).这几种医院主要分离菌株对主要内酰胺类抗菌药的耐药现状各有高低.如果按15家医院代表14个城市分别分析,远不是这个平均耐药率,而是有很大的差异.
β内酰胺酶 耐药 耐药监测 抗菌药
陈民钧
100710,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
国内会议
银川
中文
2-3
2006-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